2010年3月29日

台灣社會仇富嗎?

這兩篇文章值得擺在一起看...就不用多做批評了。

台灣就是有很多這類「專家學者」在為富人說話,媒體也被財團操縱,讓很多中低階層都以為減稅一定會減到自己,加稅一定會加到自己。所以支持減稅、反對加稅,卻不曉得這些都是為富人設計的減稅管道。

真正對中低階層有幫助的租稅改革,反而都被放棄了。


--------------------------------------------------
仇富反知 「民粹裹脅」馬能扭轉?
【聯合報╱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台北市)】
2010.03.25 01:42 am

今天在台灣,竟令人驚詫地在短短的廿年之間,讓「財富」成為社會上的原罪,讓「知識」成為社會上的不值與隱形。擁有財富的投資人或企業家,成為被排斥的「無祖國的外人」;知識成為無謂的廉價物件,知識分子也珍稀絕跡。

尤其是在國家大機器運轉中,任何激勵社會活力的誘因措施,或矯正市場失靈的補救措施,乃至新租稅制度的架構,或行政規範的檢討、採購法的實施,都必須優先設定排富條款、反商機制,以至揚棄專業、毋須知識,乃算得是符合「民粹政治」、「庶民經濟」的社會正確(當然也是一種政治正確)。在今天全球先進社會中,已經很難找得到類似台灣這般反知反商、敵學敵富的國家社會了。

對財富的不尊重,表現在對於擁有財富者的不尊重,也表現在對於有能力創造財富者,或有可能致富的不尊重,連帶引申對於投資與消費的不在乎。

對知識的不尊重,顯見於知識消費態度上,到處可見直觀上認定知識不值錢:第一、凡事只計算硬體要素成本及工程費用,軟體知識與服務不能列計為值錢的價格成分,服務品質與加值,早已成為無謂的東西,尤其在絕大多數政府採購競標場合;第二、知識移轉不能計費:在社會上豈敢有人向紡織工廠要求免費送一件襯衫?但卻處處可見大剌剌開口要求知識勞動者,免費盤托「訣竅」與「取決行動對錯的知識」;第三、對知識傳播者不願給予恰當的「市場價格」:學者專家諮詢出席費廿五年不變。

當中國崛起,邀請學者專家出席會議,一次至少人民幣一千元,在台灣則仍一如舊慣只給新台幣二千元;公務人員訓練講座每小時教授鐘點費,在中國已經人民幣二千元,台灣還是廿五年前的新台幣一千六百元,而且沒有知識新舊與高低層次差別,這也難怪迄今有二千五百多位台灣教授已經轉檯到中國任職授課。這般反知反商,也正是台灣經濟魅力與國家競爭力兩皆頹落的重要根源。

在敵知識仇財富的社會,投資勢必不會增加,消費無法進步,社會糾錯機制早已壓凌社會發展機制,終致必須鎖國自保,封閉而自我感覺良好。於是,曾經是經濟強盛、產業創新優越、企業家精神(中小企業)昌旺活潑的台灣,因為民粹政治與庶民經濟無限上綱,而在國際市場上漸趨衰敗。

過去五百年的歷史告訴我們,鄙視資本價值或否定私有財產的極端社會主義的社會,都是貧窮落後的社會,而尊重資本價值或肯定私有財產的社會,則無一不是文明有禮,經濟輝耀。中國大陸的變化發展,從一個社會倒懸,經濟退化的落魄國家,在短短二十年內,翻轉成為直逼美國的經濟強權,其實就是最為鮮明、反差極大的近例典型。

引人杞憂的是,在中國大陸六十年極端不尊重財富與知識的情境中,只要當家領導的一念之變,就能夠立時乾坤逆轉,局勢大開;但是當前台灣淪陷的死胡同,卻越發在既缺乏有膽有敢的勇者領導,又必須承受鋪天蓋地的民粹裹脅之下,看不出會有什麼特效機制或何方高人,可以驚天一力有效轍轉?真的要祈願天佑台灣了!

--------------------------------------------------

財政不能這樣玩
【經濟日報╱社論】
2010.03.28 02:27 am

最近提出了很多加稅或提高費率的方案,但幾乎全受到批評,連較少受批評的房屋稅分級課稅辦法,吳揆也擔心被認為是要加稅而決定暫緩。提高稅費這麼困難,除了選舉的考量之外,下述案例也顯示,各項政策都缺研究和整體規劃,所以理不直氣不壯。

馬政府剛上台就設立賦改會要做全面稅制改革,但結果卻幾乎和其中的學者不歡而散。政府沒照整體規劃的理想進行稅改,反而急著大降遺產稅,甚至想讓證交稅減半。這種先獨厚富人的做法,當然使目前要對一般人加稅的政策被認為是很不公平。

政府現在即使要對富人加稅,也因缺乏其他減稅的方案來做交換的籌碼,而不易得到富人的支持。而且現在對富人零星加稅也已難被一般人認為足夠公平。例如,政府想課豪宅稅或對高價的房屋課較高的房屋稅,表面上雖是對富人加稅,但所加的不過是公告房價的千分之四甚至千分之一;而降遺產稅的政策卻一口氣降了房價的百分之四十。換言之,一次遺產稅省下的稅金夠納新增的房屋稅一百年甚至四百年,怎麼算也對富人很有利。而我們也曾指出,豪宅稅並無助於平抑房價。因此一般人很難認為政府在努力追求租稅公平。

台北市政府提出的景觀稅和三角窗房屋加稅,則因不講道理且不可行而難被接受。各種廣告設施破壞景觀的程度不一,有些甚至還算美觀或成為都市特色,因此很難客觀公平課稅。而比大部分廣告設施更破壞市容的違章建築和公共建設工地卻不必課稅,也很不公平。三角窗店面的價值並不在房屋,而在地點,也就是土地,但政府已對三角窗土地核定較高地價而課較多地價稅。政府若認為不夠,應該再調高地價,而不是便宜行事而調高三角窗房屋的房屋稅。

健保費調漲的問題在一番辭職風波之後,以政府補貼低收入者來打圓場。但這種用政府補貼使帳面上虧損減少的做法,一方面是掩耳盜鈴來隱藏實際上由政府承擔的虧損,以致使人民更感受不到健保該改革的壓力。另一方面,這每年121億的補貼,也將成為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未來的改革若不將這補貼持續下去,也將更難得到足夠的民意支持。所以一個顧全高官面子的草率政策,不只擴大長期的政府赤字,也使未來健保更難合理改革。至於費率調漲的負擔都落在薪資所得的不公平性,雖然我們一再批評,政府卻像完全聽不見。

加稅費既然困難,政府就想到要賣祖產。朱立倫副院長日前說,國有地有194萬公頃,市值達21兆,這些土地若好好開發將創造很大利益。政府確有一些土地可以利用,但朱副院長講的這些國有地占全國土地一半以上,朱副院長應該知道其中很多是不能開發利用的山林河川地,或已當道路和機關用地,甚至是畸零地,真正可以在短期內開發變賣的不多。朱副院長若誤以為政府還有21兆土地可支持財政,不只低估以後執政者變賣祖產的意願和能力,也將誤導政府和人民進入無法承擔的政府赤字與負債。

朱副院長也不當地主張成立公共建設基金,不受政府舉債上限而拿郵儲等四大基金的資金,來從事有還本來源的公共建設。若有那麼多公共建設可以真有自償性,以前的政府為何不做?民間為何不投資?政府又為何無法由以後大量公共建設取得收入來還債?馬政府已多次想用不當的方法逃避法律明定的政府舉債上限,並要挪用人民儲蓄的四大基金。有會計背景的朱副院長豈可跟著拿虛構的自償性來支持這種會讓財政甚至四大基金崩潰的做法!

1 則留言:

  1. 在長期的洗腦下,甚至還出現基層勞工為資產接級著想這樣扭曲的情況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