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6日

轉貼:南方報業「普華永道『集體怠工』事件」

2004-07-12 10:31:33 來源: 21世纪經濟報導 作者:李振華

普華永道「北京分會會議」要求,將目前的薪酬提高到同業水平,加班必須付相應的加班費,改變不近人情的管理方式。 

集體鬧「罷工」

  
位於北京光華路嘉里中心的普華永道辦公室,數日來人心惶惶,一場勞資糾紛導致的集體「罷工」事件愈演愈烈。
  
剛剛過去的7月8日,是工方代表設定的資方答覆的最後時刻,如果要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將集體對抗下去。參加這場運動的普華永道員工表示,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或集體辭職,或繼續怠工。

至發稿時止,記者尚未收到普華永道方面對此事的解釋,亦不清楚公司高層是否給出了明確的處理意見。

這是普華永道進入中國市場十餘年間,第一次遇到如此大規模的勞資糾紛。雖然此前曾經歷過兩次類似事件,但均未對公司造成實質性的影響,在帶頭「鬧事」的人自行放棄之後,形成的同盟瞬間土崩瓦解。

不過這一次的情況似乎有所不同。運動目前已經持續了兩周,而且波及的範圍迅速擴大,從最初的北京辦事處蔓延到上海和深圳辦事處。

此次勞資糾紛導火索,緣於從7月份開始的工資調整計劃。
  
6月底,普華永道公佈了調薪標準。然而,員工們看到薪金調整安排之後,一股失望和憤怒的情緒在普華永道北京辦事處上空瀰漫。
  
「我們薪金太低,根本無法與同行相比。」一位普華永道北京辦事處的員工憤憤不平地說,他們平均薪金大約只上調了10%~20%左右,尤其是級別低的員工上調幅度更小,與其餘三大會計師事務所相比,他們感到極度失落。

2004年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好年景,中國區業務增長迅猛,每家事務所幾乎都大幅增加了薪金,普遍上調30%以上,其中最高的幾乎增加40%~50%。
  
而由於業務量大幅增加,普華永道的員工也比去年忙了許多,巨大的工作量讓多數員工感到他們的付出與收益不成正比。
  
「我們經常加班,有時甚至通宵達旦,工作量一點都不比其餘三大(事務所)少,為什麼我們的收入相差這麼多?」前述普華永道員工說。
  
2003年,普華永道如願以償獲得中國銀行高達數千萬美元的審計大單,這忙壞了普華永道的審計師們,審計總行的幾十名審計師極少在晚上10點之前走出中國銀行的辦公室,而加班到凌晨三四點鐘也是常有的事情。
  
但他們不滿的並不僅是長年累月的加班。「普華永道不給員工加班費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實。」一名普華永道審計師說,「而同為四大的畢馬威雖然加班費不高,但起碼還有。」這也得到了畢馬威的一名審計師的證實。
  
7月危機

失衡的心理折磨著愈來愈多的普華永道員工,不滿的情緒日積月纍,終於在6月底的一天集體爆發。
  
6月底到7月初,普華永道的一些員工開始醞釀一個驚人的計劃:與資方談判,迫使資方提高員工待遇。
  
召集計劃首先從級別較低的SA2員工中展開,他們是此次調薪計劃最強烈的反對者。
  
他們希望所有北京的SA2級員工聯合起來形成同盟,與資方展開對話。最初加入的只有數十人,不過規模正在迅速擴大,一些經理甚至更高級別的人也加入進來。
  
7月初,北京辦事處上百名員工秘密召開了爭取權益的「北京分會會議」。他們選出代表統一部署這場「罷工」計劃,並建議組成數個「組」,與人力資源部門交涉。
  
「系統地列出對公司失望的地方,並提出幾點希望,在談判會上向合夥人分組陳述。」一名普華永道員工這樣描繪他們的組織工作。
  
他們要求,至少將目前的薪酬提高到同業水平;改變長期無休無止的加班現象,如果加班,必須付相應的加班費;改變不近人情的管理方式,增強員工的歸屬感。他們還強烈要求成立工會組織,使權益保障長期化。
  
記者就此致電華永道北京辦,負責新聞事項的市場部陳小姐表示,有權發表評論的合夥人周五工作繁忙,無法接受采訪,下周將給出解釋。
  
普華永道北京辦的行動得到了上海、深圳的響應,一封封支援郵件從上海源源不斷地傳輸過來。與此同時,普華永道上海辦的一場運動也正在孕育。「深圳辦事處不少人已經休病假了。」普華永道北京辦事處的一名員工說。
  
不過並非所有的普華永道員工都贊同這樣做。一位在普華永道工作多年的員工說,事情並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嚴重,她也不認同「罷工」的說法,「一些情緒化的宣洩較多,這無助於問題的解決」。但「罷工」或者說「怠工」對普華永道的影響顯然不可低估。
  
2004年是普華永道豐收之年,斬獲中行審計大單為普華永道每年帶來1800萬美元的收入,而其他大單也不勝枚舉,如中石油、中聯通、海爾、網通和華能等審計費都有數百萬美元。在中國區,普華永道市場份額處於領先地位,有超過6000名僱員,為四大之最,但管理問題亦相應而生。此次怠工事件,給普華永道的中國業務蒙上了一層陰影。
  
「如果事情鬧大,對接單肯定會產生影響。」普華永道香港辦事處一名審計師說,「目前,各會計師事務所都人手緊張,大量招人,但市場上哪有那麼多的現成審計師?如果集體辭職跳槽,普華永道的業務肯定會出現斷檔。」
  
他得知香港辦事處多名審計師已經表露離職意向,「9月和12月份是個關卡,相信會走掉一大批人。」他說,「這不只是正常的人員流動。」
  
「而且,如果業內都知道普華永道在鬧罷工,誰還敢把單子給你?」他反問道。
  
該審計師不無憂慮地說,更為嚴重的是,一旦事情得不到及時解決,普華永道將無法完成已訂立的合約任務,隻得承擔違約責任,形成連鎖反應,後果難以想象。

相關文化的隔閡 

一篇名為「普華永道,兩年足矣」的文章,在普華永道員工中廣為流傳。
  
文章中,一名今年2月份剛剛從普華永道辭職的一名員工,發出了無奈的感歎:「儘管經過了波折,儘管我越來越感受不到公司的人文關懷,我仍舊在努力盡職地做我應該做的事情,但是從那時開始,我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還能沿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2月是個很好的月份,我終於在2月選擇了離開普華……我只是簡單回憶了短短的不到兩年光陰,就找到了無數個讓我離開普華的理由。」
  
普華永道香港辦事處一名審計師說,普華永道在專業服務方面無疑是非常優秀的,但這並不能掩飾它在企業文化方面的「缺失」。
  
那位離職員工言語犀利,卻仍充滿了對普華永道的眷戀和期待。他說,多數的高層職位是由國外調任的人員擔任,「他們高高在上,缺乏對底層員工的了解」。而大多數的本土化的「低層員工感受不到關懷,他們的工作難以受到波士的承認,缺乏歸屬感」。
  
普華永道香港辦事處的這名審計師總結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原安達信中國區員工並入普華永道後,兩種文化至今未能完全融合。「原來安達信在五大之中管理寬鬆,也最具有團隊精神,歸屬感強,收入也最高,原安達信的員工已經習慣了原來的企業文化。」他說。這並非一家之言。
  
另一名原安達信員工這樣寫道:「我們不習慣普華的一切:低工資、沒有加班費、沒有海外培訓……合併之後,我們仍舊回味著安達信,用安達信的筆袋,用安達信的門卡繩,用安達信的原子筆,用安達信的思想。」
  
或許,安達信的影響無法在短期內消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